长念师恩 
            共守道统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       ——关于先师秦伦诗安葬事宜的郑重陈言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师秦公讳伦诗,江苏沭阳人。世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界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易学集大成者,摇鞭派第六代掌门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人
          
            ,毕生以
            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为志。生前任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所长、哈尔滨师范大学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教授,自弱冠研易至耄耋不辍,于风水堪舆一道,融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理论于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实践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化典籍为真机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立
            “地脉即文脉,葬仪乃道仪”之训,诫弟子吾辈操持风水“宁可不葬,不可乱葬”,应心怀敬畏而不轻忽尺寸。其勘定名山大川之案,著《中国易学博览》等宏著,以守宗继志为责,桃李遍天下,业内共仰为一代宗师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2017年9月22日,先师于哈尔滨驾鹤西去,诸弟子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悲痛欲绝,于柩前昼夜守灵
          
            ,追悼会上举哀致祭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以申追思
          
            。时因家属事务未协,灵骨暂厝哈尔滨天河园,约期待商榷停当,召开师门大会共议安葬大事
          
            ,以成古礼
          
            。其间贤徒每逢忌辰、周年、三载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五祀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之期,皆聚首追思,不忘先师
            “修辞立其诚”之教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2024年仲冬,家属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协商,终成善果
          
            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老家部分亲属,启灵回乡。然先师后裔,秉性仁厚,误信他人主张,于今年
          
            3月,在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未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召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开师门大会、未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广泛征询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多数弟子意见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情况下
          
            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便由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少数人擅自组建堪舆小队,仓促择址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全
          
            过程暗箱操作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堪舆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方案秘而不宣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当前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所定
          
            陵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址于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形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于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理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皆违
          
            背先师所传摇鞭要旨,足见操办者对摇鞭风水理论浅陋无知。虽向其多次提醒,但彼等都以家属着急,条件有限为由,对专业建议充耳不闻。究其根本,其目的只为借宗师陵寝作博名之阶而已。此等轻慢师道,置先师遗训与同门谏言于不顾之行径,实乃背弃道统,数典忘祖,难辞欺师之咎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师毕生心血,在
            “究地脉以承道统”。若葬地失当,天下人必疑“风水宗师自葬煞地,其学何灵”,进而轻慢易道。异日吾辈授业,遇“宗师葬犯五忌”之问,何以自解?百年后堪舆史载“某派宗师葬地违其学”,则摇鞭派道统蒙尘,易学传承之耻莫甚于此。操办者不识“龙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、穴、砂、水、向
          
            ”之要义,实乃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是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对先师学术体系的公然背叛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上世纪
            90年代初,先师负笈北上,扎根哈尔滨数十载,创易学重镇,植学术精魂。此土融其血脉,成其道统传承之基——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哈尔滨易经科学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研究所、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秦伦诗讲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、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河洛文化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研究中心皆立于此,《中国易学博览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系列丛书等宏著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亦成于此地,弟子遍布冰城,昔年先师耳提面命,亲授衣钵之际,曾千叮万嘱,为人当修身立德,为学需笃实严谨。
            我等深知,亲属念血脉之情,盼早归安息,本无可厚非。然先师身后事,非独家族私务,实系易道传承之重。今葬地失当,非独断血脉之根,更裂道统与学术土壤之联结,将令后学失却追慕之范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值此危局,全体持正弟子谨遵先师之训,泣血陈言: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.暂停葬仪,重议选址:恳请立即中止当前进程,召开师门大会,重议先师安葬大事。选址须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符合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师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所传摇鞭风水要诀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由持
          
            正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弟子组成堪舆小组,全程公示堪舆方案,终案需
            2/3以上成员共议允可,杜绝暗箱操作。 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2.恪守道统,杜绝谋私:操办者若借公器谋私、违逆先师学术,当受师门公议追责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3.立典垂范,传承道统:安葬事宜当循古礼、遵法理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合地理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使天下知
            “地脉道脉相承,葬仪礼法并重”,为先师道统立千古典范。 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师毕生所求,非个人身后哀荣,乃堪舆正道之昌明。如今
          
            音容虽远,
          
            但
          
            道统薪火当传。我等同门,既念亲属归乡之孝,更承守宗继志之责。今若纵容草率之举,何以告慰先师
            “道统不绝”之托?何以面对天下易学同仁之目?伏望各方以道统为重,合心共议,使先师灵安道存,风范永昭——此非私愿,实乃千秋易道之幸!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全体持正弟子谨呈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公元二〇二五年四月十一日